您现在的位置是:知识 >>正文

蹚齐腰淤泥 与飞石擦肩

知识7563人已围观

简介搜寻队队员在淤泥中艰难前行“盐井村12组未受灾,人员无伤亡、房屋未受损,白玉沟电站9名工作人员全部安全转移……”16日19时11分,经过7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宝兴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轻骑兵”通讯 ...

搜寻队队员在淤泥中艰难前行

  “盐井村12组未受灾,蹚齐人员无伤亡、腰淤房屋未受损,泥飞白玉沟电站9名工作人员全部安全转移……”16日19时11分,石擦经过7个多小时的蹚齐翻山越岭,宝兴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轻骑兵”通讯员张冯波将失联13个小时的腰淤盐井村12组情况向大队作报告。

  当天,泥飞宝兴县普降暴雨。石擦泥石流形成的蹚齐壅塞体导致国道351线蜂桶寨乡盐井村段多处断道,12组与村“两委”失去联系。腰淤

  当天11时50分,泥飞张冯波背负23公斤的石擦通信设备,跟随由消防、蹚齐公安、腰淤应急和当地乡干部组成的泥飞搜寻队,冒雨向12组挺进。路上飞石不断,原本8公里的路,走了7个多小时。25日,回想起搜寻队一路上惊心动魄的经历,张冯波仍记忆犹新。

  飞石与队员擦身而过

  “盐井村12组一直联系不上,准备组建一支搜寻队挺进白玉沟。”张冯波临危受命,与宝兴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王志兵、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朱小僖、蜂桶寨乡包村干部闫杨等人组成搜寻队,在当地村民熊洪军的引导下,向白玉沟出发。

  “前面有多处断道,如果强行通行非常危险。”熊洪军对国道351线盐井段的路况了如指掌,他提出翻到青山沟对面的大山腰,沿一条山路绕过断道点。

  熊洪军在最前面探路,张冯波紧跟其后。这支9人的搜寻队,向着壅塞体旁的山坡进发。

  由于陡坡上没有路,必须手脚并用。10多分钟后,两名队员就掉队了。正当熊洪军、张冯波站在半山腰等掉队队员时,身后传来“嚓嚓”的撕裂声。

  “快跑,树子要断了!”熊洪军赶紧提醒大家躲避。张冯波和队友们刚跑开,一棵直径30多厘米的大树直接砸到了他们刚刚站立的位置。

  从半山腰下来,远远便望见青山电站内,10多名工人正从机房向外舀水。

  “晚上还有暴雨,所有人必须撤离。”闫杨向电站工人命令道。

  休息片刻后,搜寻队从青山沟电站后侧公路出发。可是前行不足200米,一处泥石流堆积体挡住了去路。水流不断从堆积体上方流下,不时夹带着滚落的石块。

  “所有人排成一队,保持安全距离,拉紧绳子!”张冯波立马拿出随身携带的救援绳,所有人拉着救援绳先后踏入没至膝盖的淤泥,慢慢前行。淤泥很黏,每迈出一步,都要用上全身力气。

  刚刚爬上坡顶,大家又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前方数百米的道路上,山体垮塌,泥石流形成的堆积体连绵如山,有些地方堆积体厚度达10余米。

  15时许,搜寻队艰难挺进3公里。

  好不容易从堆积体中爬出来,大家刚松了一口气,道路转弯处,一处巨大堆积体再次将道路彻底阻断。

  就在此时,山上传来轰隆隆的响声,石头从山上飞滚下来。看着几个巨大的飞石翻滚下来,熊洪军陷在淤泥里的脚怎么也提不起来。“想动动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石头迎面飞来。”

  几秒后,2米开外,飞石与熊洪军擦肩而过。

  5分钟路程走了1.5小时

  16点22分,搜寻队到达蜂桶寨乡盐井村汪家沟(小地名)。

  “沿公路再走3公里,就到12组。”熊洪军一边走一边介绍,如果不出意外,3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目的地,“大家加把劲,白玉沟就在前面。”

  熊洪军话音未落,身前,夹杂着淤泥的河水沿公路奔流而下,公路顿时成了河道。原来,上游山体垮塌,使河道壅塞,将河床抬高数十米,河水改道。

  “你们别跟来,我先去试试。”熊洪军拉着安全绳迈入河中,没走几步,冰冷刺骨的河水已淹没至腰部。越往前走,水流越湍急,距对岸还有100多米。“不行,肯定过不去,上山绕道。”

  张冯波抬头仰望,坡度约70度的山崖,一直向上延伸。云雾中,几乎看不到顶。

  “就是这里了!”熊洪军看了看山势,决定先攀爬上一处20多米高的岩体,然后再寻找新路。接过张冯波的安全绳,熊洪军徒手向上攀爬。他先徒手爬上去,然后把绳子固定好。

  连续攀爬,张冯波显得有些吃力,脚踝处的旧伤开始隐隐作痛。

  熊洪军成功登顶,将绳子一端系在树上,然后抛下,张冯波双手紧握安全绳,右脚掌紧蹬岩体,聚力而上。攀至中途,他一步踏空,身体随着绳子在空中摆动,“感觉绳子快勒进肉里,非常痛。”张冯波用右脚趾紧紧抠住石头,慢慢控制住了身体……

  爬上山崖,是一片长宽约20米的树林,密不透风。里面是一股枝叶腐烂散发出的刺鼻味道,前面又是一处约10米高的岩体。

  爬上岩体后,熊洪军让队员先下。每个人面向内,背向外。

  张冯波左手拉着锄杆粗的树枝,右手抠着岩石,两只脚交替向下,一步一探。“啪”的一声,一根支撑身体重量的树枝意外折断,身体猛然向下滑坠,他下意识抓住身旁另一根树枝,才稳住身体。

  安全下山后,搜寻队成功绕过阻断100米道路的壅塞体。5分钟的路程,他们用了1.5小时。

  急流将搭便桥的木头冲走

  18时05分,峡谷中的温度已降至16℃。此时,搜寻队距盐井村12组还有约2公里。

  很快,搜寻队来到一处长约50米的泥石流堆积体前。按体重较轻者先行的方案,宝兴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邝俊成排在第三个走进泥石流堆积体中。一脚下去,淤泥没至大腿根部,踩不到底。邝俊成走出不到20米,便踩到软泥上,身体不受控制地缓慢下陷,很快便淹没到了腰。

  “不要慌,双手张开。”张冯波加快挪动速度,绕到邝俊成前面站稳,拽着邝俊成的手一点一点加力,终于将其拉出。

  18时35分,搜寻队到达红军栈道,距目的地不到600米。

  “加油!雄起!越过前面的沟,就可以看到农户的房子了。”12组下面的小沟,洪水在堆积体上形成激流,再次阻断了道路。“宽3米多,肯定走不过去!”熊洪军当即制止了想要尝试的张冯波。

  “快看,前面有几个人!”队员王志兵喊道。

  听到呼喊,对面的人快速向搜寻队靠拢。

  搜寻队就地取材,寻找一切可用材料搭建便桥。熊洪军和张冯波将一根4米多长的木头抬到沟边,再将木头竖立起来,然后将另一端倒向对岸。但第一根木头被洪水冲走了……

  队员们又合力抬回两根杉树。这一次,有了对岸3人的帮助,一座便桥得以搭建而成。对岸村民拿来一根树枝,将一头递到搜寻队员手中。

  跨过激流,数百米开外,盐井村12组村民聚居点进入视线。

  聚居点受灾不重,张冯波又径直跑向相距不远的白玉沟电站,“从青山电站出发前,电站工人告诉我们,这里还有9名工人。”他要确认工人是否安全。

  “晚上可能有暴雨,人和车都必须撤到聚居点,那里地势高!”所幸工人都安然无恙。

  村民聚居点内,盐井村12组组长崔兰兵高兴地迎了上来。

  19时11分,张冯波用卫星电话拨通了宝兴县消防救援大队的值班电话。

  “我是张冯波,我们已安全抵达,下面向你汇报盐井村12组情况:盐井村12组未受灾,人员无伤亡、房屋未受损,汇报完毕!”

  本报记者  孙振宇  周代庆  郝立艺


Tags: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