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时尚 >>正文

让土地成为村民幸福的依靠

时尚89563人已围观

简介五月初夏,万物勃发。阳光洒在汉源县坭美彝族乡和爱村原万林村已与另两个村合并)土地上。将车停在高坡路边放眼望去,农田、花椒林、药材地绵延成片,让人感受到这里的蓬勃生机。这个距汉源县城近3个小时车程,户籍 ...

  五月初夏,让土万物勃发。地成阳光洒在汉源县坭美彝族乡和爱村(原万林村已与另两个村合并)土地上。为村将车停在高坡路边放眼望去,民幸农田、依靠花椒林、让土药材地绵延成片,地成让人感受到这里的为村蓬勃生机。

  这个距汉源县城近3个小时车程,民幸户籍人口只有602人的依靠小山村,几年前还是让土一个无任何产业支撑的贫困村。

  “我来的地成时候,村里产量最高的为村只有土豆和玉米,50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只有约2200元。民幸”2016年8月,依靠汉源县农业局(现为汉源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孟军成,赴任原万林村驻村农技员。

  看着村民守着土地受穷,孟军成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所学在这里发展起特色产业,让土地真正成为村民幸福的依靠。

孟军成(左)与村民探讨育苗苗圃土质和施肥情况

  真帮真干

  转变观念成突破点

  地处海拔2000米区域的原万林村,属典型的彝汉杂居村,彝族村民占70%。

  生产力落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作物单一且附加值低,成为这里实现脱贫绕不开的难题。

  “尤其是思想观念非常落后,不少留守村民甚至一年也难得出村,最远只是到过场镇或县城。”孟军成说,这里无疑是当时汉源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农业生产水平最低的行政村之一。

  没有急于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孟军成将目光锁定这里的每片土地、每座山头,综合气候、土质等实际,筛选适宜当地规模化发展且附加值较高的作物,并对应完善适种农作物需注意的技术细节。

  由其主研完成,并在2011年获得我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的论文——《中药材种植技术在汉源县中高山区域的应用研究及规范》,在这里得到充分运用。2个月后,首批附加值较高农作物敲定:当归、甘蓝。

  取得村民信任、转变村民观念同等重要。结合调查所得入组入户、走访谈心,孟军成在逐步了解村民思想意识局限性以及产业发展意愿中,将整理出的产业发展思路与之相融。

驻村工作队到村民家中了解脱贫后增收致富的打算

  及时跟进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同步制定全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2017年的春耕农忙提前做好了准备。

  邱华刚等部分村民,成为该村首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只待在引种试验、示范中育苗成功,就让更多村民快步跟进。“你看这甘蓝苗,都是在苗圃里统一施药后,相隔2至3天才在地里分苗种下的,这样后期管护成本和难度都会降低不少。”说起已掌握的种植技术,邱华刚滔滔不绝。

  村民对种植技术的熟练掌握,离不开孟军成的全心付出。

  按照脱贫攻坚中相关文件条款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农技员,每年驻村帮扶指导时间不低于60天即可,而孟军成从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的四年多时间里,平均每年驻村时间近100天。

  从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防、防治等技术培训指导,到在不同节气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掌握第一手情况,再到以坝坝会、农民夜校、技术资料发放等为结合补短板,村民们不会忘记脚踏实地的孟军成。

  “因为到村里的路比较远,他每次到村上后,至少会在村里住上一晚,并常常在夜里走家串户,和我们谈产业发展,为我们加油鼓劲。”村民们的话带着质朴真情。

  硕果累累

  村民年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种满当归的田边,年已七旬的俄木巫牛坐在田坎上,看着地里正忙着的儿女,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了笑容。

  对孟军成早前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件事,他很开心:“这是对他所做的驻村农技员工作的肯定。”

  孟军成来后,俄木巫牛一家六口生活因产业发展发生了大变化。以前,他和绝大多数村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除了土豆就是玉米,所得收入微薄,远低于脱贫攻坚初期省里划定的贫困线。“都说靠山吃山,但过去的这片山,真的是只能勉强吃饱。”

  孟军成成为驻村农技员后,作为贫困户的俄木巫牛一家,在2017年分别种下3亩甘蓝、3亩当归。地还是那片地,至当年8月、12月所种初成,每亩约4000元的产值,让他第一次看到了土地的真正价值。

  “放在过去,想都不曾想过!”受益于去年旺盛的市场需求,他家种植面积已分别达20亩的甘蓝、当归,实现毛收入24万余元。同年,原万林村的476名常住村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关口,达到约12000元。

  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增收,孟军成也用行动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2018年8月的一天,暴雨突降。小河沟很快被雨水灌满、满溢而出的河水随着泥石流,淹没或掩埋了村里部分农田。

  看着一筹莫展的受灾村民,孟军成选择了留下,积极配合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抢险救灾。或帮助做好被淹农田恢复后的病虫害防治,或帮助做好被埋农田替代作物的及时补种,他一干就是半个月。

  也许是被驻村农技员等更多扶贫干部的真诚、真心打动,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为助力村里产业发展,乡里曾无偿提供可种1000亩的花椒苗,村民们不仅种好了,还自主买回可种1000亩的苗子一并种下;为拓展产业层次,村里出了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的方案,此后不久就有村民牵头成立了养蜂、林下养鸡、中药材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时间来到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年,已不再担任该村驻村农技员的孟军成,却依然与这里紧紧相连。近日,他将作为汉源县农业专家服务团成员,再次前往如今的和爱村,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孙振宇

Tags: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