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两院院士吴良镛:人居环境治理应注重整体性 避免城镇化无序发展

探索53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吴良镛强调,面对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复杂问题,应以整体性方法,深刻把握好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的科学规律,为广大人民提供生产、生活、生态合理组织的有序空间与宜居空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摘要:吴良镛强调,两院理面对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院士镛人复杂问题,应以整体性方法,吴良无序深刻把握好规划、居环境治建设、注重整体镇化保护、性避管理的免城科学规律,为广大人民提供生产、发展生活、两院理生态合理组织的院士镛人有序空间与宜居空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吴良无序向往。

两院院士吴良镛:人居环境治理应注重整体性 避免城镇化无序发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城镇化走到下半场,居环境治以单纯追求GDP为导向的注重整体镇化发展模式已成为过去,以“人”为核心、性避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免城人居环境成为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新战场。

12月7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冬季论坛暨人居科学院2019年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开创者,97岁高龄的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也出席了会议。他强调,面对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复杂问题,应以整体性方法,深刻把握好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的科学规律,为广大人民提供生产、生活、生态合理组织的有序空间与宜居空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会的相关部委领导也表示,人居环境治理应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改变过去大建设、大消耗、大排放、大尺度的导向,做到精准化、精细化。

治理标准亟须转型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过去40年的发展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上述部委领导指出,过去主要是发展的速度、规模,现在更多地要质量和效益;过去要的是经济的速度,现在更多是要“绿水青山”。因此,从思想认知再到政策体系、治理体系,以及学科工具、理念、方法等标准,都需要改变和转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住房。当前,我国人均住宅面积达到40平米左右,超过了小康的标准30平米,居住的矛盾不再是有没有、大不大的问题,更多的是结构和质量上的问题,一方面新进入城市的市民没有房子,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空置率则非常高。

并且,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居民、市民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城市里有多少个功能区、GDP达到怎样的数字不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重要的是服务供给的质量,包括生态环境、教育医疗,甚至家门口的停车场等等。另外,新的技术和新的生活方式也先于城市物化环境发生了剧变,但城市尚未做好准备,也没有系统地去谋划如何去承接这些变化。

也是因此,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用整体和系统的眼光去审视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而人居科学正是以系统性和层次性的观点研究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的空间结构的学科,包括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和建筑,以及五大系统自然、社会、人、居住和支撑网络。在每个社会层次中,既要考虑自然、社会、人、居住、支撑网络五大系统各自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更要关注各相关系统间的联系与结合,以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为整体目标。

推进绿色城乡建设

而在当前城乡人居环境涉及的科学问题当中,生态问题是其中最为迫切的一个。吴良镛提出,要以绿色城乡建设促进人居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城乡建设中,应开展人居科学指导下的城乡空间整治和优化,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一方面促进人居环境相对集中,另一方面重整、修复自然环境,创造佳美的“山川形胜”,使得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中有更多的绿色廊道相间,既保障生态安全,又为人居提供休闲游憩的公共空间。

对此,他提出,尽早保护城市之间宝贵的绿色地带,避免城镇化无序发展,以更高的远见与更大的魄力形成全国性的绿色战略体系,实现中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建设以人为核心的绿色城乡人居环境,上述部委领导表示,在政策层面有几个方面的工作正在推进。首先是统筹规划区域城市群和都市圈。随着交通方式的变化,高铁的出现改变了时空,都市圈大量兴起,但也因此城市和城市之间公共服务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例如北京副中心通州和河北省廊坊三河市之间只隔了一条河,两边公共财政投放的差距有可能是10倍之多。“在大的都市圈里面解决这个问题,更多的是要精细化,出台同城化的政策,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准提高,不能只重物化的东西。“

其次,还要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从人居环境来讲,“美丽”的概念包含了许多非常丰富的内涵,但在实践当中,如何解决存量问题、用高标准建设新的增量是个难题。过去走过的一些弯路应该避免,比如过去许多地方在村里建了大量学校和医院,但实际上,许多家长都更愿意将孩子送到县城里去上学,造成了供给和需求的错配,因此需要更加精细、精准地统筹规划。此外,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文化保护,改革建筑行业、推广绿色建筑、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推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Tag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