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百科 >>正文

安徽设立环保“高压线” 杜绝环境污染反弹

百科3499人已围观

简介4月27日至5月27日,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进驻安徽省,重点督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全省各地全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也有群众担心,“督察组走后,环境污染问题是否反弹” ...

4月27日至5月27日,高压线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进驻安徽省,安徽重点督察群众反映强烈、设立社会影响恶劣的环保环境突出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全省各地全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杜绝也有群众担心,污染“督察组走后,反弹环境污染问题是高压线否反弹”。

6月16日,安徽随着第31批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安徽省转办的设立群众信访举报件及地方查处情况公示,转办件查处告一段落。环保环境此次督察工作查处问题力度大,杜绝查处结果一目了然,污染群众纷纷点赞;群众反映问题件件张榜,反弹群众对环境治理的高压线信心增强。

客观地看,环境问题不可能一次督察就能全部解决。一位居民反映:小区附近的一排饭店长期存在油烟、垃圾污染等问题,督察期间门上张贴的告示只是“暂停营业”,他因此担心“督察组走后,饭店是否会重新营业,继续污染环境”。

这个问题道出不少人的疑虑。整治环境“顽疾”,不应等环保督察组来了才去推动,不能待环保督察组走后就偃旗息鼓。要建立并巩固长效机制,确保环保这条“高压线”不断电,就应铁腕执法,责到痛处,防止问题反弹。

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安徽省期间,受理群众投诉举报,转办了31批共3719件环境信访件。此前,安徽省开展省级督察,受理、查证信访投诉案件和久拖未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并自查自纠,从中梳理了767个突出环境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件中查实的环境问题、安徽省省级督查发现的问题,共同形成突出环境问题清单。这些问题的共同特征,是环保措施不到位、环境不友好。上文投诉者所担心的,正是屡查屡犯的老问题。

屡查屡犯原因何在?执法上未形成“热炉效应”,问责不严格不到位,是重要原因。屡查屡犯、久拖不决的问题,表面上看是难以根治的“顽疾”,事实上真抓就会真见效。每个人都知道热炉伤人,触碰就会被灼伤。众所周知,“醉驾入刑”加重了行为人的违法成本,“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就成了“定律”。又如秸秆禁烧,近年来安徽省打了“翻身仗”,秸秆火点数大幅下降。疏解秸秆之困,综合利用是根本出路,严防死守则是直接有效手段。安徽省实施市县乡村网格化管理,做到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点、监督管理无缝隙,突破了秸秆禁烧困局。

此次中央环保督察给全省环保工作念了道“紧箍咒”。整改环境问题,就要保持压力、保持定力,让环保“高压线”持续带电。

让环保“高压线”持续带电,要从严“查事”。近期,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件查处中,各地严格执法,采取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等措施,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不少环境问题突出的单位,收到万元以上环保罚单,还被依法责令停产整改。一些不符合环境要求、整改仍不能达标的经营单位被依法关停。 “高压线”释放威力,让环境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起到了查处一起、震慑一方作用。环保“有事”就查,应该成为常态。

让环保“高压线”持续带电,要从紧“查人”。环境整治不仅要在查事上动真格,也要在问责上动真格,将问责利剑直指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业已实施。完善制度,在于健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责任。对环保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要加大问责力度,做到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未落实不放过,震慑经营单位和职能部门对生态红线心存敬畏,将环境保护之弦绷得更紧,让环境保护的警钟长鸣。 执法者也是普法者,执法过程也是普法过程。从地方发展到单位经营再到个人生活,但凡污染环境,触碰环保“高压线”,问题根源都在思想观念上。只有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普法力度,引领群众,才能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环境。促进环保“高压线”持续带电与普法并进,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才能共建美丽中国。

Tag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