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都是重点

探索27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十六大以来,为确保“三农”工作在中国“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连续下发“三农”一号文件,突出以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线,以缩小城乡差距为重点,围绕着“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 ...

摘要:十六大以来,三农为确保“三农”工作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历年战略地位,连续下发“三农”一号文件,中央重点突出以农村繁荣、号文农民增收、三农农业增效为主线,历年以缩小城乡差距为重点,中央重点围绕着“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号文不断加大对“三农”的三农财政投入。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都是重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全党工作的中央重点重心是从城市转向农村。

从1982年开始,号文党中央、三农国务院连续下发了5个三农一号文件:1982年一号文件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性,历年1983年一号文件主要是中央重点放活农村工商业,1984年一号文件主要是疏通流通渠道以竞争促发展,1985年一号文件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取消统购统销,1986年一号文件主要是增加农业投入和调整工农城乡关系。

到l984年基本上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成了农村改革第一步。从l985年开始,重点是发展农村的商品经济,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推进农村改革第二步。从此,农业生产不断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从专业户蓬勃而出,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而后农村发展出现了最艰难的时期。

从1987年到2003年连续17年中央没有发布三农一号文件,这是由于农村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社会上普遍认为农村的问题已经解决,发展战略重心需要农业和农村让位于工业和城市,是中国改革的重心全面向城市和工业转移的阶段,更是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和快速发展的阶段。

但结果就是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渐下降,使农业和农村无力抗衡工业和城市对资源要素的市场竞争。

“那时,农村、农业不仅没有什么投入,还要被征收各种名义的税费。”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文胜2017年5月25日的一次演讲时指出,到1995年前后农业、农村、农民就开始出现了问题,到1998年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农民负担不断加重、农村社会矛盾急剧上升、农业生产严重下降。

农民抗税抗粮、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从1998年到2003年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大幅下降,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农村前所未有地出现大量的抛耕现象。

直到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途径。

2004年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首次对农村、农业、农民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自此以后所有一号文件中含金量最高、政策效应最好、措施执行最有力的一个。

200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进一步提出中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乡的发展阶段,必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从2004年起到2006年为止,全国各省先后在两年内全部取消了农业税,终结了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成为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

然后,把城乡关系推向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方位,是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2020年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列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

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把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把“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根本措施。

十六大以来,为确保“三农”工作在中国“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连续下发“三农”一号文件,突出以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线,以缩小城乡差距为重点,围绕着“三农”问题出台了农业税免征、粮食保护收购价、粮食补贴、农机补贴,医保、低保、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乡村公路建设、农电改造、危房改造、农村信息化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Tag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