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娱乐 >>正文

美联储:最后戴着面纱的央行

娱乐92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OT2而不是QE3,是美联储6月20日给出的答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兰晓萌 北京报道 ...

摘要:OT2而不是美联QE3,是储最美联储6月20日给出的答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兰晓萌 北京报道

    OT2而不是QE3,是后戴美联储6月20日给出的答案。这个结果当时令进入春季以来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着面渴望美联储祭出QE3“救世”的央行市场大失所望。毕竟,美联光是储最希腊大选激起的波澜就在5月份抹去了全球近3万亿美元的股票市值,相比之下,后戴2670亿美元的着面OT2(第二轮“扭转操作”)就显得渺小,甚至还不及第一轮OT的央行4000亿美元。
    为什么是美联新一轮OT而不是更积极的QE3?为什么是2670亿美元而不是4000亿美元?围绕美联储2012年至今采取的这一最大行动,还有一些问题不清楚,储最7月11日公布的后戴6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提供了部分答案。
QE3大门半开半掩
    从这次议息会最终的着面投票结果上看,美国货币政策的央行制定者之间存在分歧。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12位有投票资格的成员中,11位投票支持维持现有的宽松货币政策。仅有的1张反对票来自于里奇蒙德联储主席莱克。
    这已不是莱克第一次与大家“唱反调”了。在2012年至今为止的4次货币政策会议上,他每次都是唯一投下反对票的那个人。随着2012年FOMC投票成员轮换中“鹰派”退场、“鸽派”确立绝对优势,莱克目前几乎已成为以紧盯通胀、反对进一步刺激著称的“鹰派”阵营中硕果仅存的“传声筒”。
    但在更倾向刺激、举措更积极的“鸽派”中间,步调也并不总是一致,这一点从措辞一贯严谨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中透露出来。6月的这份记录显示,FOMC成员中,“少数几名”成员认为“进一步的政策刺激可能是必要的”,而“其他数名”成员不这么坚决,认为“只有在经济失去增长势头、经济增长前景面临的下行风险足够明显、或者通胀率可能持续且远远地低于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水平时”,才有必要采取新的举措。
    曾在美联储负责起草通讯稿的前美联储货币事务部门高级经济学家罗伯托·珀里解释,会议纪要中的“少数几名”通常指的是2个或3个。而语义学上的“数名”(several)又比“少数几名”(a few)多几个。因此,6月的议息会整体上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美联储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仍取决于未来的经济数据,但FOMC强烈倾向于在必要时推出更多举措——简而言之,美联储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大门依然半开半掩着。
    FOMC成员间的分歧在随这次会议记录一同发表的“经济预期纪要”(SEP)中更多地显现出来。作为美联储提高决策透明度的一个努力,FOMC从2012年起将在每年8次议息会议中的前4次过后发表SEP,其中包含“FOMC与会者”各自对“适当的货币政策”做出的预期。虽然给出的都是统计数据,但仍可以反映出美联储的决策团体在经济增长、就业、通胀率等关键决策出发点上的判断存在不同,帮助解释美联储的决策逻辑。
    例如其中“与会者关于政策收紧的合适时间的判断”一项。这次的“与会者”共有19位——包括7位FOMC理事会董事和12位地区联储银行行长,前者7位与后者中的5位构成有投票资格的12人,后者中剩余的7位则是今年被轮换下来、没有投票权的委员(其中包括2011年曾两次一起投票反对进一步宽松措施的3位“鹰派”)。6月SEP显示,19位与会者中,有3位认为在2012年就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是适当的,认为2013年适当的有3位,认为2014年的有7位,认为2015年再开始的有6位。大多数委员是支持一直将宽松政策保持到至少2014年的。但与1月的SEP相比,仍能发现“鸽派”内部态度的游移:当时的19位与会委员对适当地收紧时间的判断分别是2012年3位,2013年3位,2014年5位,2015年4位,2016年2位。“鹰派”一如既往地强硬,而支持更宽松及支持保宽松的人开始向中立靠拢。
面目模糊的美联储
    这些决策中的复杂心理过程,作用到自金融危机以来习惯于紧盯美联储的投资者身上化成了矛盾的反应:有人失望于QE3千呼万唤又没出来,有人希望于美联储许诺了QE3该出来时会出来。
    7月11日的市场就出现了这种混合的波动。美股在美东时间下午两点纪要公布后突然扩大跌幅,后因欧洲传来的西班牙再紧缩650亿欧元的消息而上扬。道指收跌0.4%,纳指跌0.5%,标普500则收平。欧洲和亚洲的股市也阴晴不一:英国富时100跌0.1%,法国CAC跌0.5%,德国DAX涨0.2%,中国上证综指涨0.5%,香港恒生涨0.1%,日本日经则跌0.1%。美元兑日元汇率上涨,但兑欧元和英镑稍稍下跌。纽约市场8月交割的原油期货涨1.9美元至每桶85.81美元,纽约市场8月交割的黄金期货却大跌9.3美元至每盎司1571.6美元。10年期美国国债价格收平,收益率保持在1.5%。
    美联储对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但它目前也是主要国家中唯一态度不明确的央行。7月5日,欧洲央行宣布降息至历史低点并承诺会视情况进一步降息。英国央行则扩大定量宽松规模,向陷入困境的国内经济再注资500亿英镑。不属于欧元区、但高度依赖出口的丹麦央行也将存款利率下调至-0.2%,率先步入负利率时代。新兴经济体也掀起了降息潮。中国央行6月8日宣布了今年的首次降息后,在不到一个月的7月5日又意外宣布再度降息。巴西央行7月11日也又一次大幅降息50个基点至历史低点8%。1天之后,韩国央行意外降息25个基点,这是该行2009年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行动。在全球经济陷入彷徨之际,主要经济体中,只有美联储的脸上还蒙着“面纱”。
    美联储不是没有看到美国经济的下行风险。6月议息会议结束后发布的预估显示,决策者们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大幅下滑: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介于1.9%-2.4%,低于4月预估的2.4%-2.9%。这种转变从1个月后的会议纪要中看来,部分是因为美国的外部环境——欧洲陷于债务和金融双危机,中国等关键新兴经济体又在显露放缓迹象;部分是因为美国国内——就业增长近几个月放慢脚步、财政政策带来的紧缩效果比预期更大、货币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消费者信心低下抑制消费支出。
    但与此同时,美国缓慢的复苏进程中还点缀着亮眼的上行动力。就在美联储7月11日公布6月份会议记录前,美国国债在拍卖会上刚刚经历了新一轮的“抢购”。这批210亿美元的10年期国债,被以1.459%的史上最低收益率购买一空。对美国国债的需求规模让华尔街经纪商都为之震惊,资产管理者等投资者的购买量已达到创纪录水平。美元资产仍是时髦的避险产品。美联储决策的重要出发点——通胀率也因国际油价及随之波动的国内汽油价格下跌而不再成为一个威胁因素。
    包括美国房地产市场见底、企业固定投资持续增长在内的复苏势头仍需巩固,美国内外的下行风险也需要假以一定时日才能摘除。美联储的面目模糊或许体现的是其乐观大于悲观的整体态度。

Tag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