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热点 >>正文
38年未调,最高10元:全国人大代表祝响响呼吁提高教龄津贴
热点58414人已围观
简介2023年2月,江西宜春一所乡村小学,教师赖小田敲响上课铃时,同学们涌入教室。视觉中国/图)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祝响响始终记得,10年前自己到乡村小学担任校长时,教龄达到3 ...
全国人大代表、高元高教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祝响响始终记得,全国10年前自己到乡村小学担任校长时,祝响教龄达到35年以上的响呼老教师比比皆是,但他们的吁提教龄津贴却只有每月10元。
教龄津贴,龄津即教师行业特有的调最代表津贴。1985年,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为了鼓励教师长期从教,国家除按规定为教师发放工龄津贴外,另外加发教龄津贴,具体标准根据任教年限每月3—10元不等。拿到10元津贴的是教龄超过20年的。
祝响响说,国家最早出台教龄补贴时,教龄津贴约占教师工资1/10左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到了丰富教师工资体系、改善教师待遇、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作用。然而时过境迁,该项津贴数额已有近四十年未做调整,如今,其大致仅占教师平均工资的1/1434,成为一项被众多教师忽略的津贴。在她看来,这不但使许多老教师失望,也不利于吸引优秀的年轻人加入教师行列。
事实上,部分地区已经就这个问题做出了调整。从2019年7月1日起,河南中小学(中职学校)教师教龄津贴按照每增加一年教龄增加10元的标准累计计算核定,而且明确高校可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国家也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2022年春节后,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提高教龄津贴标准要求,教育部配合人社部、财政部共同推进教龄津贴调标工作,研究形成了《关于提高教龄津贴标准的实施方案》。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祝响响准备提交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加快工作进度:“38年不变的教龄津贴,如果在2024年变了,那就给老师们释放了一个国家在鼓励大家安心从教、长期从教的信号。”
“每个月多10块钱”
Tags:
转载: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网络,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将心比心网”。http://www.bpssyz.com/html/74a373596190.html
相关文章
国际铝协会:世界未锻造铝库存一月增长4.5万吨
热点【建材网】据国际铝协会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未锻造铝库存一月底与上月相比,增长4.5万吨,但相较于去年同期,则下降18.6万吨。截至一月底,未锻造铝库存为130.7万吨,略高于上月库存数据&mdas ...
【热点】
阅读更多订好的酒店又被加价900元?重庆凯欧精品酒店“坐地起价”被查处
热点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重庆凯欧精品酒店在合同约定的基础上,要求消费者额外增加费用,否则将取消订单。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认为酒店此举涉嫌违反《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 ...
【热点】
阅读更多美本文科申请生未来趋势
热点根据哈佛校报《哈佛深红报》The Crimson)报道,哈佛大学的本科学院——哈佛学院已取消了至少20个系别和其他项目的30多门秋季课程。其中历史和文学系受到的冲击最大;其他院系取消课程多与教师离职、 ...
【热点】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真三国无双:起源》上市宣传片 今日正式发售
- 新高考模式下 专业报考答疑
- ?投2亿元建62处野生动物通道
- 着眼未来能源和未来健康技术 上海交大未来技术学院揭牌成立
- 吴亦凡涉强奸 北京检方批准逮捕
- 河北承德:开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
- “物价贵了不少 没看到当地人囤购”
- 中国青年说/无人机竞速神童 玩出大事业/大公报记者 李 薇
- 吴亦凡被批捕意味着啥?我们继续聊点儿法律问题
- 海外纪闻:中国企业带来的幸福生活
- 奇葩规章制度屡见不鲜 企业“家规”不可逾越法律红线
- 海外纪闻:中国企业带来的幸福生活
-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展成效综述
- 云南实地检查25个边境县市 查摆问题防疫情输入
-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展成效综述
- 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京就诊人员完成隔离观察后就医
- 长七火箭抵文昌 会师天舟货运飞船
- 河北承德:开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
- 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京就诊人员完成隔离观察后就医
- 为创新再“松绑”! 20余条举措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
- 【地评线】天府网评:奏好驻村第一书记“四部曲”
- ?秦刚晤美副卿:台湾问题是中美最重要问题
-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预拨3000万元支持湖北防汛救灾工作
- 不分具体专业按大类招生高招新模式怎么就成了“陷阱”
- 话你知/无人机竞速运动
- 七月份发电同比增长百分之九点六
- 短评:七夕佳节,诉说“中国式浪漫”几何?
- 黄河发源地青海将在沿黄14县布置155处防洪工程
- “戴口罩指引” 新要求:人员密集的室外场所也需戴口罩
- 奇葩规章制度屡见不鲜 企业“家规”不可逾越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