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焦点 >>正文

探索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新途径 “章丘方案”:可复制的产业化模式 0

焦点11人已围观

简介餐厨垃圾处理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民生议题。在其资源化利用日趋紧迫、解决方法却成全国性难题的今天,该如何破解餐厨垃圾处理“密码”?章丘区通过5年多探索实践,运用“问题摧生技术、价值推动 ...

餐厨垃圾处理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章丘方案重要内容和重大民生议题。在其资源化利用日趋紧迫、探索途径解决方法却成全国性难题的餐厨产业今天,该如何破解餐厨垃圾处理“密码”?垃圾

章丘区通过5年多探索实践,运用“问题摧生技术、资源制价值推动产业、化利化模终端决定前端”逆向倒逼思维,用新建起立一条闭合式循环经济产业链,可复取得了良好经济、章丘方案环境、探索途径社会效益,餐厨产业显示出较强循环经济价值和可复制推广性,垃圾为全国餐厨垃圾处理提供了“章丘方案”。资源制“一项技术的化利化模创新就可以影响或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章丘方案’或将给行业带来颠覆性的用新发展态势。我们也会着力打造这一链条经济,力争在全市带好头,在全省树标杆。”区委书记刘天东说。

处理难题倒逼技术转型创新

传统餐厨垃圾处理可分为厌氧发酵、制油、堆肥等几种方式,因其成本较高、工艺复杂、资源化利用率低等原因,已成为制约餐厨垃圾处理的瓶颈。2016年7月29日,该区餐厨垃圾生物处理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这标志着利用生物养殖技术处理餐厨垃圾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实施。这种处理方式来自于向大自然的取经—通过养殖美洲大蠊处理餐厨垃圾。

“由于餐厨垃圾含水含油率高等特点,难以通过填埋、焚烧等常规方式处理。近年来,我们探索尝试过养黄粉虫、蝇蛆、蚯蚓等。相比之下,黄粉虫躯体粪便难分离,蝇蛆在卵和蛹阶段不会进食,蚯蚓怕咸怕辣,最终我们发现了更为合适的美洲大蠊。它为腐食动物,出生就吃饭,而且不挑食”。生物处理中心李延荣告诉记者。

据了解,美洲大蠊是最古老的昆虫,适应环境能力和繁殖能力非常强。属于杂食性昆虫,食普极广,对食物选择性不严格。记者在养殖间看到,成千上万的美洲大蠊就像一台台“处理器”,将餐厨垃圾全部吃干榨净,全消化、无残留。养殖过程中无污水排放,无二次处理,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我们用这种‘独辟蹊径’的生物处置方法,不仅解决了餐厨垃圾处理难的问题,而且开创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引领,是处理方向上的一次突破性转变。”区环卫中心安峰对记者说。该项目已经获得30多项国家专利,得到了山东省、中环协、住建部、全国政协垃圾处理调研组等专家高度评价和认可,并在全国餐厨垃圾行业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多重效益倒逼产业复制推广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经济价值是重要考量。据相关部门检测,美洲大蠊躯体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71.2%,比鱼粉、豆粕含量都高,是一种高蛋白饲料添加剂,一吨市场价1.5万元左右,可替代进口鱼粉,经济效益可观。据测算,以日处理60吨计算,年生产昆虫蛋白饲料约1460吨,年收益可达2190万元。目前,处理中心已与省内新希望六合等几家大型饲料生产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

检测显示,美洲大蠊体内有很多免疫活性成分,可替代禽畜类抗生素,减少病死率,能有效避免用餐厨垃圾直接喂食禽畜产生的动物同源性传染问题。同时,能提高禽畜类食用品质,顺应了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对人类而言,由于减少了禽畜食品抗生素的摄入,可增强几代人的体质。其粪便也是一种能促进花木生长的有机肥料。

在规模化方面,该技术已经解决了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试验和产业化样板建设,创新开发高密度、规模化、工厂化、自动化养殖技术,形成了投资最少、高附加值、可快速复制的产业化模式。目前,处理中心占地1800平方米,现养殖美洲大蠊300余吨,日处理餐厨垃圾15吨。处理中心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扩建任务,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可达60吨,餐厨垃圾全部实现“全利用、零污染、零排放”。

“这项生物处理技术可以说是目前国内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式,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具备产业化雏形。下一步,我区将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争取做强做大,让‘章丘方案’在更多的地方复制推广应用。”区委副书记、区长韩伟向记者描绘了生物处理项目的发展前景。

终端处理倒逼前端垃圾分类

有了终端处理,如何激发餐饮单位的积极性,解决“收不上”、“吃不饱”的关键障碍问题?事实上,该区从2014年就对垃圾分类开始了有益探索。该区依托卫生、食药、税务、城管等部门,对全区大中型餐饮饭店、单位学校食堂等统一下发《关于规范收集餐厨垃圾的通知》,签订《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协议书》,从源头严格管控。

在收运方面,区财政每年投入110万元。共配备电瓶拖车、专用收集车等各类车辆25台,配备餐厨垃圾桶1900余个,建立网格化运输、数字化督查体系。如今,全区600余家餐饮单位全部签订服务协议,实现统一收集运输处置,日收运量约60吨。

“我们为每个餐饮单位建立了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垃圾产生数量、收运时间,明确责任、义务和处罚标准。加大流向监管,杜绝以‘地沟油’、‘泔水猪’等形式回流至餐桌,保障食品安全和民众健康。”区环卫中心主任安峰告诉记者。

终端处理决定前端分类。目前,该区形成了建筑渣土综合利用、餐厨垃圾生物处理、其他垃圾焚烧发电三种终端处理方式。为此,从2015年开始,该区在明水等6个镇街40个村居,通过为每户村民发放炉渣炉灰、餐厨垃圾、其他垃圾3个专用收集桶等方式,试点“三类”分类,分类垃圾实行单独收运。从试点效果看,真正运到焚烧厂的不足40%。

该区副区长王勇表示,从源头管控到统一收运,再到生物处理,解决的不仅仅是餐厨垃圾处理的技术问题,而是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实际的资源化利用体系。垃圾分类又可倒逼市民环卫意识提升,也趟出了一条垃圾治理的好路子,可为当前垃圾处理的严峻现状提供某种借鉴意义。

Tag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