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热点 >>正文

如何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热点115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该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还是现代化,要在现代化方面下功夫。 ...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大而不强提出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该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何解是决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还是造业现代化,要在现代化方面下功夫。科技

如何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十四五”规划封关之年,我国工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而不强变革。

在近日举办的何解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表示,决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造业推动我国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价值链高端,科技建设制造强国,创新产业创新根本在于彻底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大而不强生产力发展路径,何解打造新优势,决制增强新动能。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锚定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深入推进和持续落地显效,中国工业向“新”前行的步伐一定会更加稳健、动力更加充沛。

据了解,此次中国工业论坛以“科技引领工业向‘新’”为主题,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解读政策大势、把脉发展趋势、分享新鲜实战、指引未来发展,旨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重要精神相契合。

按照规划,到2035年,我国将初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2050年要达到完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封关之年,我国工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也迎来飞跃式的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有500种主要的工业产品,其中40%以上在世界上的产量居于首位,工业生产配套强、韧性大,在2024年的经济运行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正在向数字经济时代稳步地前进。”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在致辞中表示。

他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该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还是现代化,要在现代化方面下功夫。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我们要建设数字经济、智能化社会。我们正打破美西方的技术封锁,生产自己的芯片,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我们以长攻美西方之短,以短克美西方之长,我们生产的7纳米的芯片在世界上占的量比重非常之大。在这个情况之下,我相信能把美西方的封锁完全打破,取得自己的胜利。”贺铿表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文宏则表示,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约占全国工业的22%,占装备制造业的三分之二,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发展、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产业。

他表示,接下来,我国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强化科技创新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核心地位。这包括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等。机械工业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标准为引领,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在工业母机、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打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同时,要加快产业升级。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地改造,推动产业数字化;另一方面,完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针对低端过剩产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使其逐步退出市场。

携手向“新”而行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表示,新质生产力是主动力,新型工业化是主战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带动了产业创新变革。“应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对比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尤其是要加大投入。要多维度推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高度重视应用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重视新产品的开发。但仍需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梯次研发实体,避免重复雷同。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要加大投入壮大团队,创造条件参与国家项目。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应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据实而为、扎实推进。”他表示。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对其认识要跳出传统窠臼。要从单一项目、资金投入升维到从产业链体系化、现代化来看待。传统产业需要着眼于创新,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

在他看来,大企业要着力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中小企业要走好“专精特新”的道路。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机遇。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入点、突破口;进入未来产业赛道企业要谨慎而行,有志进入的企业应本身在技术方面拥有比较优势,或者熟悉新赛道且有持续投入的能力,而它们也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学东也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相关问题的重要方式。颠覆性技术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工艺流程做出另辟蹊径的革新,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突变式进步的技术,具有高风险性、变革性、前沿性、前瞻性、时效性、隐蔽性等特征。颠覆性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模式。未来产业是最有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的地方。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在谈到“人工智能+”行动、未来产业以及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之间的关系时表示,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的人工智能和千行百业相加,而是通过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的持续融合,一方面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培育一批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精准识别有潜力的产业的新方向,并助其构建新的发展生态。

对于未来产业,他认为,必须抢抓新机遇、积蓄新动能、构筑新优势,围绕未来制造、信息、材料、能源、空间、健康等方向,大力发展类脑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人工智能和未来产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未来产业天然是人工智能的最佳舞台,“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Tags:

相关文章

  • 荥经熊猫民宿村将登陆央视

    热点

    本报讯日前,记者从荥经县委宣传部获悉,由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承制的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系列《发展村——熊猫民宿村清风雅雨间》将于2月21日20: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首播 ...

    热点

    阅读更多
  • 省国土资源厅到浮山国家地质公园检查工作

    热点

    枞阳在线消息 元月27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总工程师何义权、省地质调查院吴维平教授、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查世新教授一行3人到浮山国家地质公园就地质遗迹保护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枞阳县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同志陪 ...

    热点

    阅读更多
  • 枞阳召开人口计生工作会议

    热点

    枞阳在线消息 2月1日,枞阳县召开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会议,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贤招主持会议,副县长周晓娟出席会议,各乡镇分管计生工作负责人和计生办主任参加会议。杨贤招要求,一是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 ...

    热点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