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焦点 >>正文

中青赛第二季渐入佳境 坚持人才培养精益求精

焦点229人已围观

简介盛夏光年,追逐梦想。2023年8月,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U13组和U15组全国总决赛淘汰排位赛阶段简称中青赛),分别在延吉、长春与唐山展开。今年,中青赛继续以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竞技水平 ...

  盛夏光年,中青追逐梦想。赛第2023年8月,季渐境坚精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U13组和U15组全国总决赛淘汰排位赛阶段(简称中青赛),入佳分别在延吉、持人才培长春与唐山展开。养精益求今年,中青中青赛继续以覆盖面最广、赛第参与人数最多、季渐境坚精竞技水平最高、入佳社会影响力最大作为办赛理念,持人才培面向全体青少年,养精益求打破参赛壁垒,中青兼顾普及与提高。赛第赛事按年龄段划分,季渐境坚精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年龄段。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安排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足球人才培养规律的赛制,目的还是对发现、选拔的优秀青少年足球人才进行跟踪式观察、提高性训练,为各年龄段国家队输送优秀人才。

  期间,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高洪波来到中青赛U15组淘汰赛阶段唐山赛区观赛,组织技术调研团队,围绕各球队和球员比赛情况展开座谈,并针对赛事本身进行技术交流与指导。

图片1.png

  扩大规模,追求稳定

  今年,中青赛继续坚持“面向全体青少年”,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等球队均可自由参赛。相比较前一年,第二届中青赛规模更大,各组别参赛球队数量、比赛数量明显增多。赛事全国总决赛阶段实际参赛球队数量达484支,参赛球员10685人,已进行1279场比赛,参赛球队和球员数量较上届,分别增加19.5%和11.4%。

  在规模上,第二届中青赛最鲜明的特点,是地方赛事组织情况明显改善。组织U13和U15组别预选赛的省市赛区大幅增加,参与到各地方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预选赛的球队和球员数量随之有所提升。在首届中青赛,共有12个省市赛区组织U13组预选赛,9个省市赛区组织U15组预选赛;今年,组织U13组预选赛的省市赛区达到30个,共有280支球队、5816名球员参与其中;组织U15组预选赛的省市赛区则有31个,球队和球员数量,分别为409支和8522名。

  接下来,中青赛所追求的目标,是在2024年即第三届赛事,争取45个地方组委会都能组织起地方预选赛,同时夯实地方赛事球队数量,保证每个年龄段每一个地方赛事举办的稳定性,坚持做大全国总决赛的同时,先要做大地方赛事。在这方面,我国目前拥有3万所特色足球学校,确保每个学校在每一个年龄段拥有足球队建制,这是巩固地方赛事稳定性的根基。

图片2.png

  但在今年,报名U13组预选赛的球队数量远小于U15组。经调研,与球员正处于小升初时间节点有关。由于在报考初中时受到限制异地、限制跨区等影响,不少小球员在小学毕业后,无法就读到拥有足球队的学校。目前,有关方面已向教育部提出建议,希望针对一些足球特长生,在招生上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小球员顺利延续球员生涯。

  在第二届中青赛,有更多场次走进校园,走近学生和家长身边。其中,男子U17组预选赛走进都匀一中、银川高级中学等学校,比赛期间,全校师生、参赛球员家长共同为球员们助威呐喊,营造良好的主场氛围。第二届中青赛赛历和各年龄段赛事组织计划均在年初公布,各级各类参赛球队准备更加充分,青少年足球赛事编排更具合理性。

  另外,第二届中青赛中也有来自青海果洛和四川凉山的代表队,孩子们走出大山,站上了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为孩子们将来的健康成长,拓宽了眼界,种下了梦想。

  人才培养,三位一体

  《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训练大纲》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是中国足球成功的关键。”在这一点,中青赛也坚持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核心,并组织专门的技术调研团队现场观赛。

  技术调研团队在交流中,向各教练员明确了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把球员成长当作核心,摒弃锦标主义。通过鼓励小球员自信、大胆控球,敢于展现个人特点和团队竞争力。在唐山赛区的U15组淘汰赛中,闯入四强的恒大足校、山东泰山、北京国安和浙江,以及广州117中学,就尝试以符合世界足球发展趋势的比赛风格与对手较量,在控球时有目的地组织进攻,在防守时保持较好的整体性和紧凑性,并且实施主动压迫,他们在控球和非控球时刻,都展现出对比赛的控制力。同时,小球员们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顽强的拼搏精神,整体面貌让人耳目一新。

图片3.png

  针对人才培养,中青赛与精英训练营、教练员培训,已形成三位一体的体系化互助,即通过中青赛观察球员、发现人才,招入全国精英训练营给予测试。针对小球员的基础能力、运动能力、训练及比赛能力,制作个人评估报告,并纳入中国足协人才数据库,作为各级国家队选材的初级参考依据。之后给予定期跟踪观察,待来年中青赛再做考核与检验。

  从技术层面来讲,举办精英训练营与中青赛是相辅相成。目的其一,是贯彻青少年培养的四项重要基础训练:1对1攻防、主动压迫、第一次触球质量和无球战术能力。其二是培养年轻教练员,通过一周左右强化培训,在基础等级证书培训以外,增加实践教学。至于教练员培训环节,日前男足青训部向技术部提出建议:针对15岁以下和18岁以下青少年球员培养,在原先的B级和A级资质认证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一个B+和A+教练员资质培训,目的是对青训教练员进行精细化培养,确保青少年球员的质量同步提高,然后利用中青赛平台予以展现,相互交流,进行总结。

  在U15组全国总决赛结束后,中国足协就将组织新一期U15男足精英球员训练营,并将前往青岛参加东亚足联U15锦标赛。

  完善体系,提升心智

  面向全体青少年,打破参赛壁垒,这是中青赛的准则之一。目前在U13、U15和U17组,“全开放”得到全面贯彻。不少学校代表队、青训机构球队踊跃参加,表现可圈可点。其中在第二届中青赛U13组全国12强球队中,纯粹来自校园足球的队伍多达5支。

图片4.png

  但在U19组,大学球队屈指可数。目前,中国足协坚持以全开放的态度,欢迎大学球队踊跃参赛。如今,在越来越多青少年拥有“走职业路兼顾走学业路”的意愿后,打通大学联赛和中青赛(U19组),或许将成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对此中青赛的原则是,在坚持全开放的基础上,为校园球队提供更高水平的竞赛舞台,同时给予职业俱乐部更多的选材机会,而对于大学生球员,也提供了毕业后回炉职业足球的可能。此外,打通中青赛和大学联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后者专业水平的提升,使得职业梯队与大学球队相互成长,共同进步。

  人才培养方面,中青赛下一步追求的方向,是在球员的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培养之外,提升心智社交能力,特别是针对18岁以下乃至20岁以下球员,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决策能力。例如在比赛中启发小球员自主思考,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场景识别能力和决策能力,帮助青少年球员在发展的最关键阶段,从意识上真正理解足球、踢好足球。

  今天,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正茁壮成长,而伴随地方赛事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日趋成熟,赛事宣传和经费支持方面同样有待加强。青少年足球工作需要久久为功,脚踏实地,在健康成长的土壤之上,撑起中国足球的希望。

(编辑:赵宇鑫)

Tag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