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娱乐 >>正文

德化:精准陪伴,让留守老人不孤单

娱乐58人已围观

简介德化以村为依托,依照人口、位置等实际情况开展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成立专职服务队,打造爱心厨房、爱心超市等一系列助老平台。海峡网11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李宏图 连江水)“出 ...

德化以村为依托,德化依照人口、精准位置等实际情况开展农村养老服务工作,陪伴成立专职服务队,让留人打造爱心厨房、守老爱心超市等一系列助老平台。孤单

海峡网11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李宏图 连江水)

“出门一把锁,德化进门一盏灯。精准”是陪伴时下一些农村留守老人晚年生活的写照。和城市一样,让留人近年来乡村的守老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同时又面临劳动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孤单“空巢化”问题,养老问题对农村而言更加迫切。德化

如何才能更好地关爱这些农村老人,精准让他们的陪伴晚年生活更加幸福?针对这一问题,德化县以村为依托,开展摸底排查工作,首先把帮扶资金精确“对准”因家庭贫困而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其次依照人口、位置等实际情况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挥志愿者作用,搭建服务平台,创办爱心厨房等,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定期接力式亲情服务。

爱心档案构筑“心灵暖巢”

“老人家,你现在和谁生活在一起呀?生活有什么困难?”近日,在龙浔镇高阳村,镇、村工作人员来到陈文琼老人家中,就她目前的生活状况进行登记。村干部告诉记者,老人最近才回到村里,他们要抓紧登记老人的信息并建档。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的服务、关爱和保护工作,我们启动留守老人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规模、分布区域、结构状况,及时掌握他们的家庭组成、收入组成等基本信息,并建立信息库。”德化县民政局局长郑宝林介绍,通过排查建立留守老人信息库,能够更好地为他们撑起关爱之伞。

“只有底数清,才能对症下药。”郑宝林说,他们采取入户调查、挨家走访、定人定责、分片包干、逐一登记、联合核查等方式,建立农村留守老人档案,做到“一户一档”。

摸底建档后,德化确定重点和一般养老服务对象,因人施策,让贫困老人、残疾人和特困人员这三类重点服务对象享受无偿互助服务;对于一般服务群体,按照服务内容、标准,享受有偿互助服务。

个性服务汇聚“爱心暖流”

“服务队吗?邻居赖春勇老人摔倒了,你们赶紧来看看。”10月9日,上涌西溪村服务队队员赖静宛接到求助电话。几分钟后,小赖就骑着电动车风风火火赶到,紧随其后的还有从县医院退休回来的医生。

他们马上就对躺在地上的老人进行救治。随后,赖静宛把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一一记录下来,又给老人做好饭菜。

“赖静宛是赖春勇老人的签约帮扶服务队员。在上涌,工作人员依据档案信息,确定帮扶对象,针对老人的需求,制订个性化帮扶方案,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上涌镇镇长林其良说,上涌镇在原有养老院、幸福院、居家养老中心、微型养老院等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助老服务,重点提供助洁、助餐、助浴、助医、助行和简单的代办代购代缴等服务。各村挨户沟通,研究确定个性化服务内容,一对一签订服务协议,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形成亲情化服务模式、服务氛围。

在上涌中洋村老人会,几位老人一边聊天,一边忙着缝鞋底、编竹筐。70多岁的赖老伯告诉记者,他有编竹筐的手艺,以前编了也卖不出去,所以就放下了。没想到现在村里组织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手工,由村干部帮助卖出去。“现在我一个月也能挣100多元钱了。”老人自豪地说。

“每日开展日常服务、定期开展集中服务、及时开展互助服务、创新开展‘造血式’服务……所有这些服务都是围绕老人的需求开展。”林其良说,有的村引导有手工爱好的老人缝制鞋垫、编制竹篓,村干部帮助销售,不仅让老人“老有所乐”,更让他们“老有所获”。

各种各样的个性服务在德化各乡镇逐步展开,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也可以多姿多彩。

助老平台搭建“快乐家园”

11月7日中午,赤水镇猛虎村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会会长陈英强正在招呼老人们吃午餐。餐桌上除了家常菜,还有大盆的白灼土猪肉、白鸭草药汤等,200多位老人有说有笑,很是开心。

今年70岁的陈英强怎么都没想到,7年前他在赤水镇猛虎村发起的爱心厨房,现在被全县所有村庄效仿,更是给全县的上万名留守老人带来免费午餐的福利。

“关爱留守老人,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心工程,构建了一个个助老平台,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郑宝林说,“大力扶持各村开办爱心厨房、爱心超市等。目前已建立爱心厨房82家,在建的20多家,爱心服务队18支,轮流进各村开展理发、维修、陪护活动,帮助解决留守老人的生活难题。”

德化县还以老党员、志愿者为主力打造老人互助平台,组织老人义务互助组99个,成员数千人,小组成员以就近原则联系几户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生产、谈心交流、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活动,确保留守老人事有人帮、病有人管、苦有人诉。

Tags:

相关文章